病例快查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9|回复: 0

《动机心理学》之联想篇盆景与数字分心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3-1-13 15: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天的题目有点长,但是字斟句酌,没有废话,囊括了今天想说的,长就长点吧。
本来今天还想写份有关“动心”的千字长文,但是想到仲佳伟老师在他的新春分享9说的那样:“就像写下这篇分享时一样,5点多醒了,想表达,就起来写完了这篇小文”。灵感和想法这类东西经不起发酵和存储,所以我决定还是尽快把它们呈现在纸面,用文字变现。当然这里的“现” ,不是现金的“现”,是现身的“现”。
思考一:写作其实很像栽盆景
《无限可能》这本书即使没有读过,通过雪梅老师的书评我们看到书中通过习惯培养、提高专注力、有效学习、长久记忆、快速阅读和敏锐思考等几个模块进行阐述,而该篇仅仅论述了通过阅读此书对自身习惯改变与调整的心得体验。
那么,且看其他模块,我将动词或形容词与宾语进行一下拆解:提高+专注力、有效地+学习、长久的+记忆、快速地+阅读、敏锐的+思考,这些哪一个不是我们寻常人等苦心思索并期望能不断精进的,但又恰恰是需要长期并持续打磨才能得以有所收获。
每一个模块代表一个至高的能力,每一个模块代表一个别样的人生,但同样,每一个模块的获取没有任何捷径可言。
换位到写作,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在这些模块人生中努力过、挣扎过、困惑过、求索过,如果我们将每个模块都能如雪梅老师那样结合自身,从有困惑到找方法,从读书到反思,从失败到成功,从沮丧到欣喜,全方位的论述,不就是一篇独一无二的书评文章吗?上升到理论层次就是耳熟能详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复盘总结。
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盆景的造型。一篇篇精妙绝伦的文章或是合集,好比精心养护的盆景。虽不如参天大树粗壮广袤,枝叶繁盛,但是一个个造型独特的盆景,可容树桩,可纳山水,枝叶成片,层次分明。
如果把一本书比喻成盆景中的树桩,它是根基;由这本书引发的种种思考与链接就是盆景中的造型与山水,土壤与枝叶。因此我想,一本书不是无生命的静止之物,由它会产生更多有深度的文字与内容,如同生机勃勃的盆景一样,只要有呵护、有水分、有阳光,就会不断焕发新的生机。
思考二: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数字分心
“数字洪流”、“数字分心”是我在书评里非常喜欢的两个词汇。
按理说,这两个词语是让人类又爱又恨的捣蛋鬼,但是简单的几个字也确实道出了我们的无奈。因为你有,我有,大部分人都深受其扰。主要是以下几点因素吧:
一早醒来,我们的生活就与手机绑定。大量的信息推送、游戏版本推荐、各种泡沫剧的评论、无所不用其极的八卦头条都在牵引你不断刷屏、浏览、翻阅,消磨着你的时间。每天都被从视觉、听觉全方位感官刺激的内容所裹挟,这种生活一旦固化,很难戒除。信息获取模式被改变了,不需要你主动搜寻信息,信息会在每天准时扑面而来。你来不及进行判别甄选,只能被动接受。
还有就是我们都有的多巴胺,多巴胺对能使人愉悦的东西特别感冒,追剧啊、玩游戏啊、搞笑视频啊,在不断的刺激之下,会分泌更多的多巴胺。
这里分享我的一些日常做法。
我平时忙完工作,一般会听课。听课其实是件挺磨人的差事,一节课长则1个小时,短则30分钟。我有时会强迫自己坐在硬凳子上,拿着手机去听。听的期间,有时也难免会偷懒、会懈怠、会耍耍滑。
我发现这样确实不行,于是我给自己每天设定一个任务量,一定量化并具体,听完这个任务量就算伟大的一天结束。如果期间累了,我会用一段小视频或是一个小短片奖励我自己。比如1个小时的课程,我拆解成2段听;30分钟的课程就拆解成15分钟一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病例快查网

GMT+8, 2025-4-12 02:10 , Processed in 0.11153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