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快查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9|回复: 0

心理咨询中解释为何无用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1-13 18: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临床心理咨询中,我经历过很多次的挫折。这些挫折来自于我逐渐的发现解释的作用很小。或者说很多时候解释的作用并不在于解释本身的正确性或者有效性。只有当来访者的容纳痛苦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解释才能够真的带来某种顿悟和改善。
但我也经历过很多次解释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的时刻。那就是来访者对我的解释升起了一些感受和态度,我们好像相互“触摸”到了一样,这些感受和态度大大的促进了咨询的进展。
这种感觉可以类比于母婴关系的互动状态。当婴儿哇哇的啼哭的时候,妈妈无论怎么说:“妈妈在,妈妈看到你在哭泣了,你不要哭了,妈妈一直在的”。这些对于婴儿来说,根本就没有任何作用。
只有当妈妈真正的抱起来婴儿那一刻,婴儿才会立刻被安抚到。当妈妈抱起来婴儿的那个时候,婴儿感受到了自己不是一个人,自己脱离了那种深深孤独的,焦虑的状态。这个时候,他才能感受到妈妈真的存在。
我也逐渐意识到,很多的长程的心理咨询之所以起效很慢,是因为大部分的时候,解释都只是一个咨询师“妈妈”在旁边说不断的说我看到了你的难过,你的挣扎,你的痛苦。咨询师努力的去表达,我在这里,我准确的看到了你的痛苦,你是不是就会好一点了。
可是,在临床咨询里,这种被看见的感觉有用,但是却没有那么的有用。
真正的有用的时候,是来访者能够感受到咨询师真的“抚触”到了来访者的时候,那个“抚触”,就好像是一个妈妈抱起来了婴儿的感觉。那一刻焦虑瞬间消失了。
来访者会透过咨询师的解释,看到咨询师背后的东西,比如说,咨询师在解释的时候,凑近了来访者,透漏出来了深深的关切。比如说,咨询师在解释的时候,远离了来访者,透露出来了担心和恐惧的情感。
这种真实的回应,就好像是一个婴儿真的碰触到妈妈的皮肤的那一刻。踏实,自在。当来访者真的意识到了,咨询师“爱”我,她“关心”我的时候,才会发生。
这一刻重要的一直都不是解释本身起的作用,而是解释背后的两个真实的个体相互碰触的那一刻带来了真正的疗愈。
然而,这种“抚触”的时刻,是由来访者决定的,而不是咨询师决定的。来访者会决定自己是否愿意靠近咨询师,是否能够允许自己感知到真的被“抚触”到的感觉。我和我的分析师工作了快两年的时间后,她有一次和我说,
“我们一起经历了两年的咨询,也一起讨论了很多你深刻的情感体验,但是我却感觉到你好像还是在一个人体验着这一切情感,我只能够在你旁边看着你体验一样“。
这个解释很深刻,但是却没什么用。因为,我依然感觉她只是坐在我旁边的一个人,而不是真的靠近我的一个人。但这不是她的原因,是我自己无法允许她真的靠近我,是我还没有准备好。在此之前,咨询师只能够不停的讲:我在这里啊,我就在这里啊。但婴儿并没有真的想要靠近她,寻求她的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病例快查网

GMT+8, 2025-4-12 02:13 , Processed in 0.13919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