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快查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0|回复: 0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摘抄1

[复制链接]

1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3-1-14 16: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存在主义心理动力学

        存在主义观点强调一种不同类型的基本冲突:既不是与被压物的本能抗争之间的冲突,也不是与内化了的成人之间的冲突,而是,在个体面对存在的既定事实时引发出来的冲突,而我所说的存在的“既定事实”,意指某些终极关怀、某些人之所以为人的必然特质。
        怎样发现这些既定事实的性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任务并不困难。方法就是深度的个人反思。条件很简单,从充诉着我每个人经验世界的日常琐事中抽离出来,给自已以独处沉默时前以及自由。如果我们能够清除或者“囊括”日常生活,如果我们对于自己在世界上的“处境”,对于我们的存在、我们的界限、我们的潜力进行深刻的反思,如果我们深入到所有层面的最底层,我们必然会面对存在的既定事实,面对“深度结构”,我之后将称之为“终极关怀”这些反思过程常常为某些紧急体验所催化。这些常被称作“边缘”或者“临界”状态,包括如下体验:面对自己的死亡,面临某些重大不可逆转的决定或者某些深具意义的图式在眼前坍塌。

本书涉及四个终极关怀:死亡、自由独和无意义。个体与这些生命真相的正面交锋,构成了存在主义动力性冲突的内容

死亡
        最显而易见的、最容易理解的终极关怀就是死亡。我们现在存在,但是总有一天,这种存在会终止。死亡将如期而至,没有逃脱之路。这是一个恐怖的真相,能引发我们巨大的恐惧。用斯宾诺莎“的话来说,“每一事物都在尽力维持自身的存在”,而存在的一个核心冲突就是,对死亡必然性的意识与继续生存下去的愿望之间的张力。
自由
        另一个相对来说不太容易理解的终极关怀是自由。一般来说我们都认为自由是一个毋庸置疑的积极概念。有史以来,人类不是一直在渴望并为自由而奋斗吗?然而从终极层面来看,自由是与忧惧偶联在一起的。在存在的意义上,“自由”意味着外部结构的空白。与日常经验相反的是,人类并不是进入(和离开)一个拥有内在设计、高度结构化的字宙。实际上,个体对他自己的世界、生活设计、选择以及行为负有全部责任一也就是说,个体是自己世界的创造者。“自由”在这种含义上,带有一种可怕的暗示:它意味着在我们所站立的地方并不坚实一什么都没有,是空的,无底深渊。所以,存在主义一个关键的动力性冲突就是,我们无根基的处境与我们对根基与结构的渴望之间的冲突。
存在性孤独
        第三个终极关怀是孤独一不是伴随着寂寞的人际性孤独,也不是个人内心的孤独(与自身的其他部分隔离),而是一种根本性孤独—既与生命隔绝,也与世界隔绝一隔绝在所有其他孤独之下。无论我们之间变得有多么亲密无间,仍然存在一个最终无法逾越的鸿沟;我们每个人都是独自一人进入这种存在,同时也注定要独自离开。一方面是我们对自身绝对孤独的意识,另一方面是对接触、保护的渴视,以及成为一个见大整休的部分的顺在性冲突就是这两个方而之间的张力。

       无意义,第四个终极关怀或存在的既定事实是无意义。如果我们注定得死,如果我们构建我们自己的世界,如果每一个人最终都是独身一人处于一个无关紧要的世界之中,那么生命有什么意义?我们为什么要活着?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如果不存在为我们预先设计的蓝图,那么我们每个人就必须构建自己的生命意义。然而,一个人自已创造出来的意义能否坚强到令其能容忍生活?人类这种寻找意义的生物,却被投入到本身毫无意义的宇宙之中,于是,动力性冲突便从进退维谷的境地中滋生出来。

存在主义心理动力学:普遍特征

        所以,“存在主义心理动力学”是指这四种既定事实,这些终极关怀,以及由它们而产生的意识和无意识的恐惧和动机。动力性的存在主义方法保留了弗洛伊德所概括的基本动力性结构,但是从根本上替换了内容。

        旧有的公式是:驱力→焦虑—→防御机制。
         此处的焦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一也就是说,如果内部的驱力被允许自由地支配,有机体就会有危险,因为自我会被湮没,而现实的惩罚(阉割一遗弃)必然发生;防御机制限制了直接的驱力满足,但是给予了间接的表达一也即以置换,升华或者象征的形式。
        被替换为:对终极关怀的觉察→焦虑一→防御机制“。
         此处的焦虑源自对死亡、自由、孤独和无意义的恐惧,而防御机制有两种类型:(1)传统的防御机制,已经被弗洛伊德、安娜·弗洛伊德“以及沙利文描述得非常详尽,它们普遍地防御着个体的焦虑,无论其来源,(2)特殊的防御,此类防御较少被讨论,它们是为了特殊的功能而出现的,目的是应对每一个基本的存在性恐惧。
                 两个公式都假定焦虑是心理病理的推动力:假定某些意识和无意识的精神操作,是为了处理焦虑而发展起来的;假定这些精神操作《防御机制)构成了心理病理:还假定尽管防御机制提供了安全,但它们也总是限制了成长和体验。两种动力学方法的主要不同在于,弗洛伊德的公式在顺序上始于“驱力”,而存在主义的框架始于觉察和恐惧。奥托·兰克早就说过,如果治疗师把人视为怀有恐惧和痛苦的生命,而不是一个受本能驱动的生命的话,那么他在治疗上将拥有更好的着力点。
         这四个终极关怀:死亡、自由、孤独和无意义一构成了存在主义心理动力学的主体。它们在个体心理结构的每一个层面都扮演着格外重要的角色,并且与临床工作密切相关。它们还提供了一个核心的组织原则;本书的四个部分将依次聚焦于每一个终极关怀,并探索其哲学、心理学以及临床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病例快查网

GMT+8, 2025-4-8 02:25 , Processed in 0.15495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