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快查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6|回复: 0

总爱玩游戏的孩子,也许在回避这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1

主题

3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1-14 18: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有没有经验过或听过或看过以下情形:

  • 一开始说上网玩游戏只玩一小时就好,但朋友或同学一起组队破关,结果就玩了三个多小时……
  • 打开电脑说要写报告,想说先休息十分钟,刷几个小视频就好,结果到要睡觉时,报告都没有写。
  • 要考试了,今晚想要好好读书,看到有微信消息,心想回复一下就好,结果到睡觉时都在刷屏。
  • 吃饭时间到了,妈妈在门外喊吃饭了,全家等你一个。你回答“等一下……再等一下……再一下下就好”,到最后变成饭都没吃。
以上这些能算网瘾吗?
很多家长在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时,常常会因为孩子喜欢使用网络而担忧孩子有网瘾。但事实上,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2年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善统计报告》,截止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其中未成年人1.83亿,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5%。在手机电脑信息化的年代,几乎每个人都离不开网络。



什么是网络游戏成瘾?
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们在临床上发现,网络成瘾有以下几种类别:

  • 网络关系成瘾:在线直播、聊天软件
  • 网络购物成瘾:网络购物或交易
  • 网络信息成瘾:逛网页、了解信息
  • 网络游戏成瘾:在线游戏、单机游戏
  • 网络赌博成瘾:博彩、赌球等各种赌博
  • 网络性成瘾:在线视频
其中,而游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人们关注最多的是“游戏成瘾”的未成年人。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1是这样定义“游戏障碍”的:游戏障碍(Gaming Disorder)即一种游戏行为模式,特点是对游戏失去控制力,日益沉溺于游戏,以致其它兴趣和日常活动都须让位于游戏, 即使出现负面后果,游戏仍然继续或不断升级。就游戏障碍的诊断而言,行为模式必须足够严重,导致在个人、家庭、社交、教育、职场或其他重要领域造成重大的损害,并通常明显持续了至少12个月,并排除其他精神障碍。
美国精神医学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早将“网络游戏障碍”纳入,如果在过去12个月中,持续、反复地使用网络游戏,导致临床显著的损害或困扰,达到以下9个项目中的5项就可以诊断为网瘾:
1.全神贯注于网络游戏(回想以前的游戏,或期望另一个游戏,网络游戏成为日常生活主要活动);
2.当不能玩游戏时出现戒断症状(通常表现为易激惹,焦虑和悲伤,但没有药物戒断的躯体症状);
3.需要不断增加玩游戏的时间;
4.试图控制自己玩网络游戏但不成功;
5.除网络游戏外,失去以前的兴趣爱好或人际互动;
6.尽管知道自己的心理社会问题仍然过多玩网络游戏;
7.对家人或有关系的人撒谎玩游戏的时间和费用;
8.用玩网络游戏来避免或缓解不良情绪(如无聊,内疚,焦虑);
9.因为玩网络游戏损害或丧失了重要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或失去教育与就业的机会。

关于上瘾,有生物因素和心理依赖2个因素

从生物学机制的角度,游戏成瘾与其他成瘾问题类似,都是被激活了大脑模式中的“奖励中心”。根据神经内分泌原理,上网的行为刺激多巴胺含量增强,快感增强,动机随之增强,引发再次行为,多巴胺含量再次增高,快感再再次增加,动机再再次增强,再再次行为……
有这样一个实验:在小鼠脑中埋个电极,让小鼠踩踏板放电,每踩一次,电极就会刺激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兴奋。结果小鼠以每分钟几百次的速度踩踏,直到力竭而亡。同时,长期玩游戏后,控制人理性思考的前额叶皮质会持续处于脑缺血状态,逐渐萎缩,而与情绪连接的杏仁核则越发敏感,带来的结果就是情绪失调、冲动行为或成瘾。
从心理依赖的角度,“成瘾行为”有以下3个特征性表现:超乎正常的强烈渴望(Extraordinary Craving)、无法控制的使用行为(Loss of Control)和造成生活的严重影响(Compromised Function),临床上所见的酒精成瘾、毒品成瘾、性成瘾等问题都具有以上三种特征。
成瘾行为背后,可能寻求的是什么?
网上有人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作了这样一个幽默的修改:


这个网图表达了很多人的心声,Wifi有时候似乎比生理需求更“刚需”。对于网瘾的孩子来说,网络究竟吸引他们的是什么?
1.逃避痛苦。
特别是那些过往有较大失败经验,长期面临人际或学业压力,自我效能感低下的孩子,他们容易转向网络这个可以让他们快速进入另一种情绪体验的虚拟空间。
2.寻找成就感和掌控感。
每个孩子都需要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和掌控感,但如果这些正常的心理需要无法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网络世界提供了一个廉价实现这种需要的途径。
3.满足情感需要。
网瘾的孩子基本上都感到孤独,家庭关系冷漠或在学校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在网络中只需要付出相对较少努力就能获得情感互动,网络匿名的特点可以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内心,给了他们一定的安全感能够和他人发生联系,得到归属感。
4.释放攻击冲动。
大部分游戏成瘾的孩子是男生,男生天生喜欢竞争,而网络游戏就提供了这种竞争性,对男孩子非常有吸引力,让他们在竞争中得到成就感和掌控感。
5.探索世界。
网络上丰富的知识信息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其中的很多需要,如果现实生活的信息远远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或者社会活动不够丰富、现实中的兴趣爱好较少时,会转向更方便快捷的网络去了解大千世界。
6.实现自我。
进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识发展,开始建立自我统一性,即寻找“我是谁”、自己在学校、社会和与他人的关系中具备什么价值等问题的答案。孩子的心理需要在这一阶段会渐渐离开父母,向伙伴和外界更多的寻求榜样和认同,网络为他们创造了这样的探索空间。



如何帮助过度依赖网络的孩子?

如果有符合ICD-11和DSM-5的表现,首先需要的是去当地的精神科就医。这里需要提醒的是,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等各类精神障碍也会是网瘾易感因素之一,需要精神科医生诊断是否排除这些可能性。
其次是理解孩子,和他们站在一起。孩子在网络中有正常的心理需要,所以不要全盘否定网络。网络游戏也有它的合法性,而且已经是国际承认的正规比赛项目,或许爱玩网游的孩子或许更有机会成为网络精英。对网络游戏抱有偏见、简单认为“玩网络游戏就是坏事”的观念会让家长站到孩子的对立面,让孩子更加反感。


接下来需要辨识引发孩子上网沉迷的触发点或刺激来源,在此基础上帮助他们在生活中获得网瘾中类似的快感和满足感;同时,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帮助孩子管理情绪、增进社交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帮助他们提升社会活动的丰富度、培养他们更多的兴趣爱好。
最好的引导方式,就是帮助他们找到健康的替代模式。家长们可以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我的孩子不在网络面前了,我准备陪伴Ta做点什么?
当然这个过程非常复杂,具体的做法也许因人而异,也会遇到很多具体的困难,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病例快查网

GMT+8, 2025-4-8 02:21 , Processed in 0.14974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